2005年6月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谁该对汉源恶化的政治生态负责
慕毅飞

  一个姓汤的县委书记和一个姓白的县委副书记,外加两个当厂长的彭姓兄弟,就可以在四川一个叫汉源县的地方织就一张黑金网。县化工总厂等大企业是彭家的,安乐铅锌矿等6座矿山是彭家的,大湾电站等3个电站是彭家经营的,彭家的侄子、侄女婿,还控制着其它大大小小的矿山、电站,老百姓中普遍流传:“汉源是彭家的天下”。汉源县的各级干部,则“权力套现”成风,有的直接开矿,有的参股入伙,有的为亲属子女办矿提供便利条件,有的拿干股,还有的在企业兼职兼薪。政治生态的恶化,导致经济社会的失控和混乱,“一度几乎取代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”(6月4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)。
    一个地方出几个坏官,并不奇怪;几个坏官与几个奸商相互勾结,也不奇怪;奇怪的是,勾结成一张无所不在的网:坏官可以肆无忌惮地搂钱,以分红、薪金的名义,几万元、几十万元的搂钱;奸商可以随心所欲地变脸,以改制、兼并的名义,把一家家国有企业划归个人名下,还混至可以把税务局长叫到办公室训斥的县人大副主任。这种政治生态的形成,既非一日之功,也非一人所为,更到了大白于天下的地步,岂非咄咄怪事?
    汉源县该有纪检部门,该养着一堆吃纪检饭的人,每天要商量纪检的事,要开纪检的会,要接待纪检的领导,要汇报纪检的工作,难道就没一个纪检良知未泯的人?同级纪检管不了同级党委,可还有上级纪委啊?已经臭气熏天、恶贯满盈了,本应除恶务尽的纪检部门,何以熟视无睹,充耳不闻!
    汉源县委是受上级党委监管的,民主生活会年年要开,考察干部年年要搞,每次都会有领导坐阵指导,还会派下一套套专门的考察班子。本该是训练有素的人,长着眼睛可以看,留着耳朵可以听,带着嘴巴可以问,顶着脑瓜可以想,早已恶象环生、民怨沸腾了,却为何浑然不知?等到问题一出,就已是政治的生态性恶化了,难道还闭着两眼唱多年的“平安无事”不成?
    汉源见报的新闻并不少,可见记者也没少来汉源,一个臭气熏天、恶水四溢的地方,记者何以会群体失语?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媒体在那么长的时间里,对一个织有黑金网的汉源,视而不见、三缄其口?究竟是媒体功能的自我萎缩,还是舆论环境的极度恶化,才导致了舆论监督的长期缺失?
    汉源的黑幕,想必是瞒不过汉源群众的。这么多年来,向领导反映情况的信,未必没人写;向上级纪委举报的电话,未必没人打;组织部门考察时,未必没人说过真话;向记者提供报料的,也未必没有人……但这一切,都未能有效地阻止汉源政治生态的恶化,道道堤坝,全然虚设,如要问责,就须从这里开始。